一年一度的廣州陶瓷工業展再次向全球奏響集結號。全球陶配巨頭的聚集,頂尖科技和最新產品的集中亮相,儼然陶業“武林大會”的工業展意義非凡。
從來沒有一個展會能夠令中國陶瓷產業如此揚眉吐氣,在這個群星閃耀、交相輝映的世界級舞臺上,中外企業同臺爭光,卻并不失暗淡。
從月明星稀到“皓月雖當空,繁星更璀璨”, 從早期意大利、德國、日本等陶機裝備強國喧賓奪主、獨領風騷,到如今國內企業與之平分秋色、掩其光芒、占據主導,工業展參展主體的變化,見證與昭示著中國陶機裝備技術與化工原材料生產技術的強勢崛起。
從30年前的“零”起步,全部依賴進口,到如今基本實現國產化,并部分出口國外,中國陶瓷工業歷經30年窮追猛趕,終迎蝶變。
30年之變,以日新月異和一日千里來概括毫不為過。從1988年恒力泰成功研制出國內首臺自動壓磚機,到2014年以科達和恒力泰為代表的國產壓機品牌,分別占據國內90%以上、國外50%以上的市場份額。中國陶瓷工業以飛快的速度縮短與國際頂級水平的差距,角逐全球市場的腰板更硬、底氣更足。
壓機如此,窯爐亦然。除了不斷刷新的長度與寬度,國產窯爐的自動化、智能化水平更高,節能環保效益愈加突出。
即便是到了最近幾年,中國陶瓷工業的發展同樣可圈可點。自2009年意大利先進的陶瓷噴墨技術對華解禁,短短三五年間,國產陶瓷噴墨機及墨水迅速實現國產化,并成為國內市場主導以及闊步走出國門。
更為欣喜的是,科達潔能和道氏技術的成功上市,開啟了中國陶瓷工業由過去小、散、混、亂到行業龍頭帶動和整體布局的有序經營新篇章,行業規;潭群褪袌黾卸戎鸩教岣,國際競爭力亦同步增強。
陶瓷工業強,則陶瓷產業興。中國陶瓷的“大而不強”表面上看是產品設計、品質、花色等與世界強國的差距,實質上是綜合配套能力的差距?v觀意大利、西班牙等世界建陶強國,無不擁有強大、完善和成熟的綜合配套體系,這是支撐他們建陶產業能夠獨步天下的強勁動力。
如今,這種差距正隨著中國陶瓷工業的快速崛起而逐步縮短,做大做強中國陶瓷的夢想可期。
然而,盡管如此,但也不得不直面現實:中國企業在原始創新、引領潮流,以及一些專業領域、細節等方面,與世界一流水平仍有較大差距。
功崇惟志,業廣惟勤。中國陶瓷工業在“中國陶瓷”崛起的宏偉任務中擔負引擎的重要作用。立足未來,中國陶瓷工業有遠大的憧憬,仍在不斷進擊,朝高端化、現代化、節能化、智能化方向邁進,為實現新的目標和跨越繼續奮斗。
|